close

建築人的修煉


 


921即將屆滿十週年,這幾天相關新聞不少,其中有幾則批評南投縣民和國小與民和國中的報導,在不少主流媒體的版面上都看得到,有的措辭較為緩和、有的比較辛辣,但是重點都一樣,都是在敘述這兩個學校在使用上所遭遇到的問題。


 


關於這些報導所描述的狀況,我認為其中有些問題應該來自於「使用者考量的改變」。一般人可能不知道,任何一幢建築物的誕生,從規劃設計到興建完成都要好幾年,即便是災後急如星火的重建工程,雖然時程較短,但正因為「急如星火」,外加該工程可能由企業或是宗教團體贊助或認養,所以主要使用單位多半盡量配合,不會也不好意思在設計階段主動提出一些最重要的需求,等到建築物雛型完成後,才發現跟想像的不太一樣,結果意見只會越來越多,「考量」當然會跟當初不同,更何況還有很多單位連主管都不知道換了幾任,當然會出現一些使用上的認知差距,全世界都一樣。


 


然而不管林洲民被冤枉了多少,這幾則新聞畢竟還是傳達了一個重點,那就是「建築的『實用性』很重要」,這其實也是建築人最該認真看待的基本問題,因為從古至今,絕大部分的建築物都是拿來用的,而不只是拿來看的,尤其是身處今日的環境惡化困境,興建任何一幢房子都是莫大的責任與負擔,倘若建築人依舊執迷不悟,認為建築創作就是去做出一個與眾不同的造型,或者認為這一行最大成就感主要來自於建築的外觀,那真的只證明了我們的建築教育早已徹底失敗。我曾經在一場跟台科大研究所學生的對談裡,誠懇的希望他們能夠改變這些觀念,我告訴他們,即便他們順利考上建築師,也不代表會有業務,即便有業務,也不代表可以在造型上盡情發揮,即便可以在造型上盡情發揮,也不代表你就是個懂行的,因為如果你不懂得在本職學識、生活觀察以及環境認知上多下工夫的話,工作再久也只是個半調子,永遠會在那些你不重視的地方出錯,永遠會在平坦的地方跌倒,更何況,假如有人堅持相信唯有「造型創意」被全盤接受,才是真正的建築成就的話,那就等著失望一輩子吧。


 


所以當你只是一個小角色時,不管是獨立建築師還是從業人員,不要老是抱怨業主不尊重或是老闆不給機會,因為除了造型之外,建築領域中可供努力的東西實在太多了,假如我們願意也把精神花在那些最重要的實用性議題上,就算你始終「懷才不遇」,你依舊擁有扎實的建築本事,就算你沒機會大玩特玩,你依舊在「面對真實」的路上持續成長,這才是建築這一行最值得追尋的,所以在「尊重」與「機會」來臨之前,請讓自己蓄勢待發,至於外觀,從來就不是最大的挑戰。


 


發生在林洲民事務所的事,其實也發生在很多建築人身上,包括我自己,好幾年前我有個住宅案,後來在331大地震發生後,業主要求我出面幫忙安撫住戶,當時我運用專業知識稍加解釋後,順利的讓他們的困擾消失,不再因為隔間牆的裂縫而忐忑不安,正當我以為任務圓滿達成,準備要離開時,有個媽媽突然跟我反應了一個問題,她說我設計的陽台很「藝術」,可是有點困擾,由於陽台底部那一圈混凝土基座的高度大約是30公分,比室內完成面高出約20公分,陽台地板雖然設有排水孔,可是一刮颱風就很容易被落葉堵住,然後雨水就會開始蓄積,很快的就會淹進室內,所以她問我該怎麼辦,當時本來還有點得意的我,聽完之後突然滿臉通紅,一直紅到脖子,這就是我講的「最不起眼之處,也是最致命之處」,雖然最後我建議住戶在基座較低處加裝兩處溢排管,而且建設公司也同意配合施工,但是我永遠記得那個教訓:「答案就在生活中,魔鬼藏在細節裡」。


 


我們不會永遠不出錯,但至少要成為一個知道真實面對問題而不是成天只想裝弄的建築人,這是我們一輩子都要認真面對的修煉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leishmann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